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2024区科学专项课题:家园联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文章内容
课题组理论学习表(9月翟晓璐)
发布时间:2025-10-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舒青

家园联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理论性学习

日期

2025年9 月30日

地点

教工之家

主讲人

李舒青

学习者

翟晓璐

学习内容

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风》和大班科学领域《声音的秘密》观课有感

内容摘要:

大班科学:有趣的风

一、活动目标

1. 感知风的存在,探究制造风的方法。

2. 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理。

二、活动准备

风车、气球、毛巾、帽子、纸张、笔记本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抛出问题,展示气球和风车,引出风的话题。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们吗?没错,是气球和风车。老师能让气球让风车转动起来,你们相信吗?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知道气球里面有什么吗?(空气)空气从气球里流了出来,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所以呀,是风让风车动了起来!现在你们再看看,风车动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风)

(二)利用身体和提供的材料制造风,再次巩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知识。

1. 探索用身体制造风让风车转动的方法。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面前的风车玩一玩,想一想怎样用你们的身体制造出风,让风车转动起来。

2. 请小朋友上台尝试。

老师:你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制造出风,让风车转动起来的呢?

小结:我们身边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空气,小朋友们动一动身体,就会引起这些空气的流动,进而形成风。

3. 探索用提供的材料制造风的方法。(教师让幼儿玩毛巾、帽子、纸张、笔记本,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手中拿到的材料是什么,展示如何制造出风让风车转动起来。)

老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好玩的材料,请你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玩一玩让风车转动起来的游戏。

4. 幼儿个别展示

总结:原来,不仅我们的身体,任何物体动一动都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流动,从而形成风。

(三)感知风有大小之分。

老师:刚才小朋友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发现了吗?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的风车转得快,有些小朋友的风车转得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吧。

1. 请两个小朋友上台展示他们是怎么玩风车的。

老师:你的风车转得很快,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风车快速转动的呢?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去感受。

总结:走着的时候风车转得慢,跑着的时候风车转得快。跑得越快,空气流动得就越快,风就越大;空气流动得慢,风就小。大风会让风车转得快,小风会让风车转得慢。

(四)小结:了解风的利弊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风是如何形成的,也知道了风有大小之分。那你们见过风吗?风就像一位神秘的隐士,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听到它的声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感知风的存在呢?(用嘴吹、用手扇)风很神奇,它可以发电,可以传播种子,可以吹干我们的衣服,还能让帆船行驶。但它又变化无常,当它发怒时,会推倒房屋、树木,有时还会形成台风、龙卷风。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能带来灾害。但是,我们人类充满智慧,为了防止风带来的危害,我们建起了防护林来阻挡风,还有天气预报提前预防,这样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灾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大班科学:声音的秘密

一、活动目标

1. 能够自主选择材料对声音展开探索,知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体会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联。

3. 感受身边的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体会悦耳声音给人们带来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1. 小鼓、碰铃、串铃、三角铁等各类乐器,以及盘子、碗、小勺等能够发声的物品若干。

2. 教学课件(声音驻波器)

三、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教师播放动听的音乐,让幼儿感受这段音乐的美妙。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2. 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幼儿自主选择乐器,邀请个别幼儿向集体展示。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幼儿阐述这种物体是如何发出声音的,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3. 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小鼓,敲击小鼓发出声音,通过小豆子在鼓面上跳动的实验,让幼儿明白声音是因物体间碰撞振动而产生的。

4. 教师设疑:怎样能让小豆子在鼓面上跳得高一些?怎样让小豆子在鼓面上跳得低一些?幼儿进行探索并实际操作,得出结论:拍打鼓面的力量与小豆子跳动的高低有关。

教师总结:物体振动强度大,产生的声音就大;反之,物体振动强度小,发出的声音就小。

5. 结合声音驻波器,直观感受物体振动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6. 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噪音,如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建筑工地的施工声、KTV的歌声等,了解噪音对人们的危害,同时感受悦耳声音带给人们的愉悦。

学习收获:

大班科学《有趣的风》是一节针对大班幼儿的科学活动课。这节课旨在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探究制造风的方法,并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理。

活动伊始,老师通过气球制造出风,使风车转动起来。这一有趣的游戏瞬间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随后,老师向幼儿展示了飘动的五星红旗、飞舞的柳条等场景,引导幼儿直观地感知风的存在。

接着,老师鼓励幼儿自主探索用身体制造风让风车转动的方法,并邀请小朋友上台展示。老师提问:“你是用身体哪个部位制造出风,让风车动起来的?”之后进行小结,告诉小朋友们我们身边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空气,身体动一动就会引起这些空气的流动,进而形成风。

其次,老师为幼儿提供了毛巾、笔记本、纸、帽子等各种材料,让幼儿自主利用这些材料探索制造风的方法。最后总结道:原来,不仅我们的身体,任何物体动一动都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流动,从而形成风。

幼儿在活动中积累了关于风是如何产生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以发现问题的方式向小朋友们提问,让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知风的产生。此次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探究风的产生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让幼儿以多种形式感知风会使这节活动课更加丰富多彩。

大班科学《声音的秘密》:自然界中声音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大班孩子而言,声音是熟悉的,但他们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却十分陌生。

为了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执教者设计了从聆听声音、探索声音、发现声音秘密等几个环节入手的课程,重点探索声音产生的秘密,难点在于让孩子借助声音驻波器探索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这节微课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感知觉等方面对声音产生兴趣,通过直观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老师还借助幼儿园科学探索室的声音驻波器进行演示,让幼儿观察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这节活动的教学目标。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老师找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噪音,让幼儿感受噪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呼吁孩子们远离噪音污染,用美妙的声音来装点我们的世界,从而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声音奥秘的兴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华润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