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2024区科学专项课题:家园联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文章内容
课题组理论性学习(6月徐涵粟)
发布时间:2025-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舒青

家园联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理论性学习

日期

2025 613

地点

教工之家

主讲人

李舒青

学习者

徐涵粟

学习内容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内容摘要: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早期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布鲁纳的直觉思维理论为这一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是一种无需经过严密逻辑分析而直接把握问题本质的认知方式,具有跳跃性、整体性和创造性,是儿童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从布鲁纳直觉思维论的视角探讨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首先,“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是激发幼儿直觉思维的关键。教师应提供具有探索性的材料和生活化的问题(如“怎样让纸船浮得更久?”),鼓励幼儿通过观察、猜测和试错直接感知现象,而非过早介入理性分析。其次,**重视幼儿的猜想与假设**,允许其基于直觉提出非标准答案,并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想法,从而在“假设—验证”循环中发展科学思维。例如,在探究“影子变化”时,支持幼儿大胆预测光源位置与影子形状的关系,再通过实验观察结果。  

此外,“运用游戏化和叙事化学习”符合直觉思维的具象性特点。科学活动可融入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如“小小植物学家”观察种子发芽),帮助幼儿整体性理解科学现象。同时,**延迟评价与反思讨论**相结合,即在探究初期避免否定幼儿的直觉回答,而在活动后期引导其对比直觉与实验结果,促进思维从直觉向逻辑过渡。  

最后,教师需“扮演支持者角色”,通过提问(如“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拓展幼儿的直觉思考,而非直接传授知识。家庭和社会也应提供丰富的自然与生活场景,让幼儿在多样化的体验中积累直觉经验。  

布鲁纳的直觉思维论启示我们:幼儿科学探究的核心在于保护其天生的好奇心与直觉潜力,通过情境、游戏和反思性实践,逐步引导其从感性认知走向理性探究,最终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学习收获:

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是培养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探索欲和科学思维方式。这有助于转变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幼儿为中心、注重过程体验的科学教育观。

了解到幼儿的科学学习具有直观性、操作性和游戏性等特点。他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抽象的理论学习。这促使教育者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科学探究环境。

学会如何为幼儿创设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科学探究环境,包括室内科学角和户外自然环境的打造。例如,在科学角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如磁铁、放大镜、植物种子等,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在户外设置观察区、种植区,让幼儿亲近自然,开展观察和实验活动。

掌握有效的提问方法,能够提出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幼儿观察植物生长时,提出“你觉得这颗种子会怎么长大?”“它需要什么才能生长得更好?”等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观察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兴趣、参与度、探究方法、问题解决能力等,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评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依据,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华润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