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2024区科学专项课题:家园联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文章内容
课题组理论性学习(6月史秋萍)
发布时间:2025-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舒青

家园联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理论性学习

日期

2025 613

地点

教工之家

主讲人

李舒青

学习者

史秋萍

学习内容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内容摘要: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与直觉思维的内涵及关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指幼儿主动探索客观事物、掌握探究方法、形成科学概念的能力,由外部动手操作能力和内部思维能力组成。直觉思维是幼儿通过形象或视觉手段对问题进行跳跃式直接领悟的思维过程,它既是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目标之一。

幼儿直觉思维的特点:具有结构经验性,基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产生;直观性,依赖对事物的直接观察和感知;想象性与猜测性,包含猜测和想象成分;模仿性,易受外界影响;差异性,存在个体差异但可通过后天训练弥补。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内容贴近生活且难度螺旋式递增,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出发并逐步增加难度;提供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以刺激直觉思维;创造问题情境,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引发探究兴趣;教师提供榜样,善用直觉思维,激发幼儿模仿;尊重幼儿差异,注重过程评价,关注探究过程中的成长。

学习收获:

1.理论认知层面:

明确了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与直觉思维的紧密联系,知晓直觉思维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它既是幼儿思考的主要方式,也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路径与目标。

深入理解了幼儿直觉思维的结构经验性、直观性等特点,为科学设计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认识到幼儿的思维发展离不开生活经验和具体感知。

2.教育实践层面:

获得了具体的培养策略,如在选择探究内容时应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通过提供丰富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能力。

懂得了教师在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中的示范作用,以及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避免仅以结果衡量幼儿的发展,应关注每个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表现和进步。

3.教育理念层面:

强化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应是主动的探索者,教师需创设适宜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

    树立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意识,明白每个幼儿的思维发展速度和特点不同,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华润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