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联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理论性学习 | |||
日期 | 2025年 3月 5 日 | 地点 | 教工之家 |
主讲人 | 李舒青 | 学习者 | 史秋萍 |
学习内容 | 幼儿实验探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
内容摘要: 《幼儿实验探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由张敏撰写,旨在构建幼儿实验探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经多步骤确定了包含8项一级指标和27项二级指标的体系,并明确了各级指标权重。 1. 研究背景与意义: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领域发展关键目标,实验探究能力是其关键形式。但国内幼儿实验探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缺乏,本研究在理论上可丰富幼儿探究能力内涵、补充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实践中能为教师理解相关概念、评价及培养幼儿探究能力提供参考与依据。 2. 核心概念界定:科学探究是基于事实证据解决自然界问题的过程;幼儿科学探究是幼儿围绕自然界问题展开的完整探究活动;幼儿实验探究能力是幼儿基于实验法获取证据解决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形式。 3. 研究综述:国外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研究起步早,涉及多层面且评价方式多样;国内相关研究起步晚,幼儿探究能力评价研究集中于培养方面,评价指标和方式有待完善 。 4. 指标体系构建:以基本要素分析法、国家与国际层面评价项目框架分析和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为依据,遵循方向性、科学性等原则,确定8项一级指标和27项二级指标,构建出初始版本。通过德尔菲法,经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体系修订完善 。 5. 指标体系检验与权重确定:运用临界比值法、题总相关法、因素分析法与克隆巴赫系数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指标体系信效度良好。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提出问题能力权重最大,部分能力权重较小符合幼儿发展特点。 6. 研究结论与展望:构建了具有科学性、发展性与创新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各级指标权重。研究存在指标确定主观性、专家意见局限性和数据收集范围窄等不足。未来可通过更多文献研究、扩大样本范围和投入实践等方式完善体系 。 | |||
学习收获: 通过研读《幼儿实验探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我收获颇丰,对幼儿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研究聚焦于幼儿实验探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这一主题意义重大。在学前教育中,科学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领域发展的关键目标,而实验探究能力又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形式。但目前国内缺乏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该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从研究过程来看,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文献研究法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为构建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德尔菲法通过专家咨询对初始版本进行修订完善,集思广益;因素分析法、临界比值法、题总相关法和克隆巴赫系数等用于检验指标体系的效度和信度,确保其质量可靠;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使评价更具客观性。例如在确定一级指标时,参考多个学前教育评价工具和儿童发展目标类文件,通过频次统计和筛选,最终确定了8个一级指标,这种严谨的方法值得学习。 在核心概念界定上,对科学探究、幼儿科学探究和幼儿实验探究能力的定义清晰且准确。明确幼儿实验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形式,体现在实验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这让我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研究综述部分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指出国外在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方面起步早、研究丰富,而国内在幼儿探究能力评价方面存在不足,这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借鉴。 构建的幼儿实验探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8项一级指标和27项二级指标,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如提出问题能力下的问题意识、问题数量和问题的探究性等二级指标,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发展特点和科学教育目标。该体系不仅能为教师评价幼儿实验探究能力提供依据,还能为教师培养幼儿探究能力指明方向,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
课题组理论性学习(3月史秋萍)
发布时间:2025-03-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舒青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