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联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理论性学习 | |||
日期 | 2025年 2 月24日 | 地点 | 教工之家 |
主讲人 | 李舒青 | 学习者 | 蒋丹琴 |
学习内容 |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理论学习 | ||
内容摘要: 一、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相关概述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是指对相关现象或者事物观察、 质疑、探索 的技能,在幼儿阶段,此能力实际属于一种萌芽式 的研究能力,对幼儿日后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 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一)材料的直观化 (二)过程的操作化 三、学前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不断丰富并提升指导方法和技巧 (二)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保护好好奇心,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欲望 (四)寻找切入点,做好导入工作 (五)将故事渗透于科学活动,营造浓厚的科学探究氛围 (六)打造创新性的探索环境,鼓励幼儿探索 (七)精心设计探究材料,引导幼儿探究 (八)鼓励幼儿大胆质疑 1.创设质疑氛围,确保幼儿敢于提问 2.加强科学训练,让幼儿善于提出问题 (九)及时做好科学教育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 |||
学习收获: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常常存在教师重知识、轻技能、弱态度的现象。在幼儿科学活动中,讲授仍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幼儿真正独立探究的时间并不多,活动中教师较为关注幼儿需掌握的科学概念,但对科学研究能力及科学探究态度较为忽视。在这一时期幼儿的科学称为前科学,强调幼儿通过感知操作获取对周围环境、事物的具体事实和直接感受,在获得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规律,而不是讲述空洞深奥的科学知识。 在一日生活中,当幼儿对科学问题感兴趣,问教师为什么的时候,教师倾向于直接告诉幼儿结果,而不是引导幼儿去猜测、尝试、验证。例如,在一个太阳明媚的日子,一个小朋友问教师:“为什么我在操场的草丛里发现的都是蜗牛壳,不是蜗牛呢?”教师倾向于告诉幼儿因为蜗牛喜欢潮湿,太阳大,蜗牛没有水就会死,而不是引导幼儿去比较雨天和晴天蜗牛状态的区别,来猜测草丛中只有蜗生壳的原因,从而通过观察蜗牛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探究过蜗牛的幼儿或者养过蜗牛的幼儿就会有当蜗牛生活的环境比较干燥时,蜗牛売会封上一层薄薄的膜的直接经验,从而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更浓厚的研究兴趣和深入学习的动力。 |
课题组理论性学习(2月蒋丹琴)
发布时间:2025-02-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舒青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