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户外混龄活动实践研究
常州天宁区华润幼儿园 余黎萍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学习成长的起点,在其中开设户外混龄游戏课程有助于幼儿的健康学习和茁壮成长。对于幼儿来说,有趣的事物往往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幼儿的天性好玩。所以,教师在设置课程时,不应将教学空间限制在课堂之内,相反,可以适当地拓展课堂,即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学习,打破教学空间限制,同时主张开设混龄游戏教学,将不同年龄和学习特点的幼儿组织到一起,一同进行游戏课程的学习,推动幼儿间的互相帮助和共同成长。文章将针对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课程的实践展开探究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课程;混龄游戏;实践研究
所谓户外混龄游戏课程,即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适合幼儿的益智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并打破传统同龄教学的模式,采取混龄教学,一来可以让年龄更大的幼儿带领年龄较小的幼儿进行学习活动;二来也可以丰富混龄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获取课堂之外的学习资源。而在户外混龄游戏课程的设置中,教师要做好具体规划,在确保幼儿活动安全的前提下展开一系列的教学安排。此外,教师应将游戏课程更多集中在创造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上,通过多元的游戏形式和生动趣味的活动安排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其深入户外游戏课程,在集体活动中加强合作交流,共同进步成长。
一、混龄游戏的作用
(一)以大带小,相互协助。
在户外混龄活动中,由于大小班级的幼儿均在一起活动,可以实现年龄大、能力强的幼儿主动的带领年龄小、能力弱的幼儿的情况,通过这种自发的以小带大的方式,能够促使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幼儿在带领他人的过程中,自身的责任、自信心等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彰显,也非常有利于幼儿形成乐于助人,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美德。
(二)社交能力的提升
户外混龄游戏关键在于混龄二字,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玩耍时,可以让幼儿接触到很多不同年龄段的同学,大家一起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大大提升。通过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相互交往,幼儿的社交能力、共情能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这非常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相互学习,认知提升
混龄活动本质上是一个让幼儿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事物的活动,幼儿在接触到不同的幼儿,遇到不同的事情,接收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对于自身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是一种提升。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冲突、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一点在混令活动中也能得到非常好的训练。
二、合理划分游戏区,引导幼儿有序活动
在开展具体的户外混龄游戏课程前,教师首先应对教学的游戏活动区进行明确合理的划分,如此,在实际活动时,才能更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可以将活动区域大致划分为三个区,即活动前的准备区、活动开展的游戏互动区以及活动结束的调整反馈区,并将活动区域主要设置于空间相对较大的操场和跑道,有利于幼儿开展集体性的游戏互动。此外,还可对游戏区进行细分,在不同区域设置培养幼儿不同能力的设施。通过划分游戏活动区,使幼儿能够在不同的活动区获得不同能力的培养,并在有序且趣味的游戏中得以全面提升自我。
例如:在不同的活动区,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游戏课程,像在球类游戏互动区,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足球训练或是基础的皮球练习,主要是培养幼儿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初步形成集体意识,看看哪位幼儿在练习过程中连续拍球的次数最多,还可以小组形式进行足球的传送,比比哪个小组配合得更好;而在平衡区和钻爬区,则可以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四肢的灵活度,使其在游戏体验的同时也能获得身体上的锻炼;在跑道活动区,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短距离的跑步比赛,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跑过固定的路程,以此培养幼儿之间的良性竞争感。在不同的活动区组织游戏,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也能实现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互助合作,使其在良好的游戏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引入生活性材料,带领幼儿趣味游戏
在户外开展游戏课程还有一个有力的优势,即能够充分运用户外的多元生活性材料,可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幼儿用其开展趣味游戏,从而使其在快乐游戏中学习新知、掌握本领。生活教育作为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由此可以推出,在幼儿的户外游戏课程中引入生活性材料的可行性。所以,相关教师完全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以生活材料为基础,带领幼儿在户外游戏课程中积极健康的学习。
例如:教师可在不同的活动区引入不同的生活性材料,让幼儿在游戏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思维的创造性。像在球类活动区,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利用积木进行圆球的堆积,大小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圆球的搭建后,在开展传送球的游戏,两组幼儿同时开始传递圆球,看看哪组能够又快又准地完成圆球的传送,以此考验幼儿的合作、动手能力。在平衡活动区,老师可以利用平衡台、轮胎、冰鞋、飞盘、橡皮筋等组织混龄孩子之间的团体比赛,游戏题目是《老狼几点了》,首先让孩子迅速站到平衡台上,提出目标后,孩子要又快又稳地站到“安全岛”上,并维持很长的时间,老师注意考察孩子之间的互动,并根据孩子之间的动作差异性给予积极的指导。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游戏互动方式,有效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运动技能。
四、创设游戏化情境,提高幼儿学习能力
在游戏课程的实践中,积极活跃的游戏情境创设也是很有必要的,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吸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另外,游戏情境的创设也有助于混龄幼儿之间的共同学习,很多游戏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执行起来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就可以让年龄较大的幼儿参与其中,引导其帮助低龄幼儿,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能够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全体幼儿的健康成长。
例如:在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借助音、视频等来辅助情境的创设,像在”丢手绢”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录音机播放《丢手绢》这一歌曲,营造一种欢快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音乐背景下进行游戏,一来能够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二来也能进一步活跃教学氛围。而在“看谁力气大”的游戏中,老师也可以让各个班级的小朋友混合参加玩,该游戏中主要的工具就是乒乓球、桌椅和积木,桌椅在二头都会设有网兜,积木则在桌面二端围边,桌面之间换一条线,一般幼儿为二人一个,一大一小,两人合作吹球到对方网兜,进入即获胜,以此促进大小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此外,教师还可延伸游戏,像在原有游戏设置的基础通过调整积木,缩小吹球范围,或是用积木搭建多种形式的球门,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同时适当增强游戏难度也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五、结语
总之,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课程的实施,最大限度充分调动了各种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无形中激发了各种孩子的探索潜力,全方位深入适应了各种孩子的教育需求。对幼儿园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样将起到直接而关键的影响。不过,必须重视的是,由于各个阶段孩子集中混合在自己的领域,使得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组织、实施中干预功能的作用变得关键。在幼儿园开设户外混龄游戏课程大大加强了大小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密切了他们之间的情感。作为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多元化培养,不断创新教学,不能将教学空间限制在三尺讲台,而应正确认识到开放式教学对于幼儿教育的深刻意义,并带着这种创新教育理念深入教育事业。并且,将这种教育观反映到幼儿园的实际教育中,即要做好课堂内外的课程指导,将游戏有效引入课程,将课程有效延伸到户外,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户外的快乐游戏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获得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洁.观察视角下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J].学苑教育,2020.
[2]耿玲玲.提高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活动有效性的实践[J].启迪与智慧(下),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