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混龄活动的开展策略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华润幼儿园 姜莲
摘要:创设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能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放在同一个空间内开展游戏,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目前,我国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为了打破同龄游戏的局限性,可在同龄编班的情况下开始实行户外混龄区域游戏,目的是让幼儿有机会与不同年龄段同伴进行互动,通过“大带小”“小学大”的互动方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幼儿;户外;混龄
一、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的创设理念
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的创设理念是:尊重幼儿、帮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成为身心健康和具备创新精神的孩子。混龄区域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区域,它强调的是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幼儿主动参与、相互合作,从而真正实现户外混龄区域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当前,有些幼儿园,虽然能基本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但在活动质量和效果上有待提高。比如,游戏场地封闭,缺乏挑战性;游戏材料单一,缺乏多样性;游戏玩法统一,缺乏自主性;游戏指导简单,缺乏有效性等等。区域环境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保障和构成要素。为此,有必要从区域游戏场地、区域游戏材料、区域游戏指导等方面入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合理布局户外区域,科学配置资源,使幼儿园户外区域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户外混龄区域的划分
区域活动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各个幼儿园都会把打造区域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幼儿园的户外场地现实情况,笔者对户外区域的打造有了新的思考。
(一)自由快乐的“混龄器械区”
利用幼儿园大操场周边墙角和树下的空间,放置各类幼儿可以自由取放的自制器械,比如:揪尾巴、滚筒车、多样竹筒、圈圈棒、废旧轮胎、飞盘、高跷等,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同一混龄区域,通过接触多样化的运动器械,增加他们之间的交往,扩大他们的运动空间。在建构游戏中,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其中包括大、中、小型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积木,供幼儿自由搭建,还有各种可以穿插拼接的自制塑料玩具等。我们还收集大量的可再利用物品作为原始材料,让幼儿根据实际需要,在搭建过程中作为配用材料有选择地使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各种合作游戏,他们运用拼插、垒高等方法搭建各种物体,不仅能丰富感知和亲身体验,还能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建构能力。孩子们在轻松自然、平等友好的混龄区域里,学会与他人一起制订游戏计划,学会分工协作完成游戏,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能促进社会性发展。
(二)自主愉悦的“混龄休息区”
我们关注孩子们情绪的释放,也会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在户外区域游戏中,有的孩子偶尔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也有的孩子在活动中会发生摩擦,出现情绪上的波动。这时候,为幼儿提供一个愉悦的休息空间,让他们进行短暂的情绪上的舒缓和身体上的休息尤为重要。我们在户外建立休息区,投放一些小丑娃娃,让孩子们在休息区中得到身体上的休息和情绪上的释放。
(三)趣味盎然的“混龄科学区”
只有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才能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我们发现操场上两棵大槐树的树枝垂吊着许多“气根”,就将其剪下来放置在不同培育环境的观察箱里,供孩子们观察、发现“大槐树的秘密”。我们还在教学楼的天台上打造种植区域,让孩子们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还开辟了多肉植物区域、水生植物区域、空气植物区域、阴生植物区域,让幼儿初步了解季节对植物和人的影响,体验不同季节的特点。爱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打造的“快乐钓鱼岛”和“乌龟池”动物饲养区域,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合作饲养小动物。通过照顾、观察小动物,幼儿逐步了解了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过程,懂得动物的生长变化以及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幼儿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因此,幼儿园科学区域的活动内容应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应当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探究内容,鼓励他们探究。
(四)快乐温馨的“混龄阅读区”
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了相对舒适的“混龄阅读区”,幼儿园内有个用来休息的小亭子,我们在亭子四周的柱子上悬挂了各班级幼儿推荐的“一本好书”。亭子四周放置了一排排书架,书架上有适合各年龄段孩子阅读的绘本。活动时,大孩子为小孩子讲述绘本里的故事,当他们讲得兴起时,会商量合作表演。“混龄阅读区”成了孩子们快乐阅读、合作表演的天地。在区域中游戏,在游戏中锻炼,混龄区域创设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为幼儿提供了“以玩交友”的空间和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
三、幼儿户外混龄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坚持个性化原则
户外混龄游戏有助于幼儿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反对将儿童按照年龄来分组,她认为按照年龄分班是一种人为的隔离,打破了传统的社会契约,剥夺了多彩的生活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不利。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幼儿参加户外混龄游戏。当幼儿处于自然的学习情境中,幼儿的表现会更自然,教师也就更容易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并合理指导。教师在组织户外混龄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如不少年龄较小的幼儿没有注意游戏需要排队进行,而一些年龄较大的幼儿则注意到了这个规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低龄幼儿观察其他幼儿的做法,并引导其思考为何要排队参加游戏。通过观察幼儿的运动能力,教师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如低龄的幼儿更钟情于滑滑梯和跷跷板,但是对平衡木这类对体能要求更高的活动缺乏兴趣。此时,教师可以让运动能力较强的幼儿带着运动能力较弱的幼儿走平衡木。在户外混龄游戏中,由于幼儿的年龄不同,教师很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这样就能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构建契合生本需求的课堂。
(二)坚持生活化
在户外混龄游戏中,教师要给幼儿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在混龄游戏中,幼儿可以相互帮助,生活知识可以一起分享,年龄较大的幼儿能给年龄较小的幼儿起到示范作用,通过互帮互助,幼儿的自理能力能快速地培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安全障碍大排查”游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通过安全标志、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现一些危险的事物,鼓励幼儿在相互帮助中找出这些危险,并提出化解危险的方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年龄较大的幼儿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所以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但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可能不知道哪些是安全标志及其代表的意思。此时,懂得安全知识的幼儿就能给其他幼儿一些启示和帮助。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幼儿掌握了这些安全标志的意义,幼儿的自理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总之,创设丰富的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能增加幼儿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创设,要注重户外混龄区域的现实改造,注重器械制作及材料投放,以调动幼儿参与混龄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翠.混龄区域游戏活动促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2]毛晓洁.共享区域活动中幼儿异龄互动状况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苏莹.混龄教育情境下师幼互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