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矛盾、大智慧——如何引导大班幼儿化解户外游戏中存在的矛盾冲突
常州市天宁区华润幼儿园 徐涵粟
[摘 要] 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教师将户外游戏的开展同幼儿的生活以及基础学习联系在一起,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自主操作能力,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其思维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户外游戏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这种矛盾一旦形成将会深深地伤害幼儿的心灵,使其不愿甚至惧怕参与到户外游戏之中去。因此本文就如何有效解决幼儿户外游戏冲突展开论述。
[关键词] 户外游戏;避免冲突;策略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的教学开展应该以“户外游戏”作为中心,借助户外游戏的力量来推动学生向好向前发展,并且在幼儿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尚未成熟,心理层次较低,因此幼儿教师们也尽量地转化教学形式,将户外游戏模式丰富起来,同幼儿的生活、学习相结合,而不是再像以往一样孤立开展。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应该加强对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研究探索,找出发生户外游戏冲突的原因并加以解决,使幼儿得以健康发展。
二、发生户外游戏冲突的原因剖析
首先,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其自我中心心理比较强烈,认为任何事都应该以其为中心,任何人都应该将自身放在首位,因此在日常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会表现出不谦让,严格要求别人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冲突的发生;其次,目前在幼儿园中进行学习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长辈往往对其较多溺爱,在平日的生活中舍不得说重话,更舍不得打骂,提出的要求往往马上应允,导致幼儿被过分呵护,这就使得幼儿产生“小公主”或者“小王子”的心理。并且,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团队协作较少,部分家长为了节省时间往往直接包揽了幼儿的家庭作业,让孩子的独立性以及个人操作能力未能获得应有的发展,在户外游戏中就表现为幼儿个体的能力无法完成任务而使户外游戏的发展进程失去控制从而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他人,导致户外游戏冲突的产生;最后,幼儿的年龄普遍较小,其智力与心理的发展皆不完全,缺乏谦让意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在冲突发生的时候,幼儿往往都会将责任推卸到对方的身上,不能从自身出发去反思理解,因此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的冲突往往会愈演愈烈。
三、有效解决幼儿户外游戏冲突的策略
(一)了解冲突原因,理解尊重幼儿
首先,户外游戏冲突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无论何时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部分幼儿教师却过度重视冲突,反而将冲突事件激化,对幼儿的心灵造成冲击,因此幼儿教师面对户外游戏冲突应当保持平稳的心态,从多角度了解冲突的原因和实际情况,公平公正地去解决,比如在幼儿园中常见的“玩具冲突”,两个幼儿因为户外游戏所需的玩具而争吵打闹,教师此时先做的应当是安抚两个幼儿的情绪,然后从发生冲突的两名口中获取冲突信息,再结合其他目击学生所提供的信息还原真实情景,公平公正地处理冲突,并借助道德教育的力量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发生在何处,让两个孩子相互道歉,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分寸,必要时刻可以采取惩罚措施;其次,幼儿教师应当看到幼儿户外游戏冲突的益处,树立正确的冲突观念,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冲突是难以避免的,教师应当将幼儿冲突看作是其人生道路上的一堂必修课,在冲突中协助幼儿解决问题,妥善完成善后事宜,使其能够明白为何冲突?如何解决冲突?如何避免冲突?促进幼儿成长发展。比如在需要小组协作的户外游戏中,往往会出现个人能力较强的幼儿拒绝能力较弱的幼儿加入的情况,面对该冲突,教师要做的不是强制安排幼儿分组,而是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冲突发生的原因,采用事实举例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来从思想上纠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明确组内成员的安排不在于能力强弱,而在于互助互补,促使其反思自己的错误。
(二)用自然因果法,亲身体验冲突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生活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幼儿情绪的变化,由于在家庭中形成的自我中心意识,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因受其年龄的限制,还没有学会处理同伴关系,他们在户外游戏的过程中发生冲突是必然的、正常的。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通过家访及日常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也可以建立幼儿个性档案,以便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一旦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弄清楚冲突的过程,客观地看待幼儿的冲突,杜绝态度粗暴,给幼儿的身心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幼儿的冲突会给教学程序带来一定的阻碍,但是从心理学的分析来看,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的冲突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在集体中生活及交往、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接人待物的一种方式。幼儿的冲突有时并不是幼儿自身的因素,教师应该认真调查分析,在处理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宜,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三)家校配合联系,提高幼儿能力
幼儿教育并不只是专业教师的事,还需要家庭协助参与,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发函,使其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地认识自己所身处的世界,了解社会的规则,因此教师在解决户外游戏冲突的同时应当与学生家长积极地进行沟通了解,预防冲突的发生,也方便教师和家长化解已经存在矛盾冲突。第一,教师应当及时地给家长反馈幼儿在园内的情况,比如说当孩子在园内发生了冲突,教师理应把冲突的起因经过结果发送给学生家长,让家长在家中也对孩子进行相应的说服教育,形成家校合力,使幼儿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与他人发生冲突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掌握自主解决冲突的方法。第二,家长也应该将孩子在家的近况发送给教师,让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能够预防冲突发生,比如如果有孩子的心情不佳,那么教师在具体的户外游戏分组中就会将其分到性格温柔,有耐心的同学一组,从环境上来降低冲突发生的风险。
(四)引导感情宣泄,平衡幼儿心理
面对范错误幼儿和父母的时候,要打消父母的忐忑的心理,这时的孩子需要大人给予价值观的引导,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应该在交流时表现,哪些行为是错的不适宜应用在交流时,将利害关系告诉孩子。不小心影响到了别人,适时的道歉才是最好的办法。喜欢他人的物品和食物,想用礼貌用语"请"字来说,结果会是不一样的,知错能改,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有一个话叫做"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小孩的喜怒悲悦无形中牵动了父母的喜怒悲悦,但是一旦小孩遭受了创伤,哪怕是轻微的,也会让父母揪心不已,导致许多的父母在小孩伤害的时候,都无法很理智的加以解决,问题就会因此产生。老师要利用智慧来协助父母处理此类事件,我们会利用学生年龄特征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向父母说明问题的源头,根据具体事件加以分析,真正找出问题的源头,三方合作决绝此事,以后尽量避免出现或者减少这种事件出现。正确的让幼儿面对,健康愉快的成长。
(五)科学因材施教,有效调解冲突
上文提到的四个方法都是如何有效避免幼儿产生矛盾冲突的策略,但是在现实的户外活动过程中,不论怎样避免都一定会有出现问题问题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在面临已经出现问题问题的时候能够选择科学的处理方式,自不危害孩子身心的状况下,合理的化解矛盾。在调节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永远贯彻一条准则,即:老师只能解决引导者,孩子自己才是问题的操作者。目前很多老师面临孩子问题的时候都怕事态严重,为了迅速化解矛盾,所以往往采取权威压制的方法,代替孩子作出选择,以便尽快化解矛盾。这些方式是不科学的,对孩子心理发展是不好的。老师必须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的力量,必须主动的指导产生矛盾的孩子,剖析问题产生原由,独立思考处理方法,以便使问题双方用自己的方法处理问题。这些处理方法可以训练孩子的问题处理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完善个人心理素质,是较为科学的处理孩子问题冲突的方法。
四、结语
解决幼儿游戏冲突,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幼儿的交往、合作、沟通等能力为出发点,采取适合幼儿特点的解决策略。为幼儿营造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幼儿能够身心放松的参加游戏,在游戏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游戏冲突是教育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教育、解决策略,与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黄玲.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指导与研究[J].教师,2019(04).
[2]张琳娜.谈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07).
[3]金彩虹.幼儿冲突行为分析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
[4]何双琦. 幼儿区角游戏中同伴冲突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办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
[5]但菲,杨荔淋. 区角游戏中幼儿领地行为的观察研究[J]. 教育观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