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论文分享>>文章内容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户外混龄活动组织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户外混龄活动组织实践研究

常州天宁区华润幼儿园 吴凯薇

要: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将能够真正突破孩子们在年龄段、班级、活动区域这些层面上的局限,为各个年龄段孩子们更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自身提供了推动作用,从而使得游戏实践活动的形态更为丰富灵动,游戏空间更为广阔自如,游戏实践活动的路径也更为宽广多样。同时,在户外混龄地域教育活动的积极影响下,孩子的社交需求、交往需要、人际交往、相处和谐问题将会得到真正解决和更好落实。所以,幼儿教师团在优化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方法、途径、范围时,就必须强化对室外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并赋予有着不同健康发展需求的孩子们更多感受、活跃、探索、实践的机会,从而帮助各个年龄段孩子从室外混龄区域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创造力,使孩子们在更加愉悦、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健康成长,以便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组织与实践

一、前言

目前,较为常见的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主要涉及户外与室内两种形式,其在教育目标和开发目标上都存在着很大区别,所达到的期望结果更是截然不同。而所说的户外混龄区域活动,则主要是指把各个年龄的孩子们聚集混合到一块,并按照具体教学活动内容和德育目标,进行教与研的有机融合、衔接与过渡,使孩子们在特定区域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进行交流、表达、互学,以达到认知目标和心理发展需求的实现。幼儿园在户外混龄区域活动中主要的优势,就是对孩子游戏活动、教学活动自主权的全面保护,既突破了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对年龄、场地等的严格限制,又在无形中更加突出了孩子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加深了孩子们在教育体验的感受,提高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活动互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实效性。所以,要真正提高幼儿园教学的品质和效率,促进不同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时必须强化对户外混龄区域教学活动的指导和实施,并通过对游戏环境的美化、运动渠道的拓宽、游戏内容的充实、游戏内容的引导,帮助每一位孩子在满足自我认知需求的情况下进一步发展自我,自由、开心、健康成长

二、合理划分游戏区,引导幼儿有序活动

在开展具体的户外混龄游戏课程前,教师首先应对教学的游戏活动区进行明确合理的划分,这样在实际活动时,才能更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可以将活动区域大致划分为三个区,即活动前的准备区、活动开展时的游戏互动区以及活动结束后的调整反馈区,并将活动区域主要设置于空间相对较大的操场和跑道,有利于幼儿开展集体性的游戏互动。此外,还可对游戏区进行细分,在不同区域设置培养幼儿不同能力的设施。通过划分游戏活动区,使幼儿能够在不同的活动区获得不同能力的培养,并在有序且趣味的游戏中获得全面的能力提升。

例如:在不同的活动区,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游戏课程,像在球类游戏互动区,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足球训练或是基础的拍皮球练习,主要是培养幼儿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游戏中,如果幼儿在练习过程中连续拍球的次数很多,还可以进一步以小组形式进行皮球的传送,比比哪个小组配合得更好;而在平衡区和钻爬区,则可以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四肢的协调能力和灵活度,使其在游戏体验的同时也能获得身体上的锻炼;在跑道活动区,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短距离的跑步比赛,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跑过固定的路程,以此培养幼儿之间的良性竞争感。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在游戏中相互帮助,也是混龄游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不同的活动区组织游戏,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也能实现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互助合作,使其在良好的游戏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科学划分活动区域,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针对不同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目标与不同阶段幼儿的需要,在老师设计活动区域规划时,必须科学整合各种素材,并针对活动区域的空间尺寸、区域特点等提前规划、合理设定。将诸如球型区、攀爬活动区、综合区等活动区域充分展示在各个年龄孩子视域。另外,在设计活动区域规划中,老师还需要统筹考量环境要素,让各个活动区域单独出现,以尽量避免因为活动地域的重叠而阻碍活动效果的提升。也因此,老师在球型活动区设计中,还需要确保将其与其他区域进行分离,以防止在足球、篮球、排球等滚动、投掷活动时撞伤其他区域孩子。再比如,钻爬区与运动区域之间的划分应该界限清晰,以使得不同部位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安全范围。还可在塑胶场地中,设立较为固定的起跳区域、投掷区、平衡区域、钻爬区域等;而在硬化场地中则设立相应的的骑行区域、滚动区等,以便幼儿游戏。

面对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区域场景刺激,不同孩子参与室外混龄区活动的兴趣、自觉性、主动性能得到切实激发。所以,我们在室外混龄区活动进行时,应该进行对于环境的创设、营造、点缀、布置。必要时,应该根据活动情况多征询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建议,充分营造一个与孩子认知特点、成长需求相结合的游戏环境。另外,需要多配备一些适当的提示性、提醒性标志,保证各个年龄段孩子在游戏参与时遵循顺序,注意安全。将那些和活动内容关系不大的器械、道具、资源等内容进行了删除,并针对活动中一些参与不主动、兴趣也不浓厚的孩子多引导,使每一位孩子在户外混龄游戏环境和游戏内容的影响下深度地渗透到活动环境中,从而得到知识潜力的启发。比如,在钻爬区域加入活泼的“小蜗牛学技能”动画、平衡区设置多种多样的“羊肠小路”、投放区搭建丰富多彩的“投物接力”等各种鲜活场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四、适时加强活动指导,塑造幼儿综合素养

为了切实提升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效能,发挥其意义与作用,幼儿教师就必须做好对运动进行的引导,发挥好参与者、协作者、互助者的角色。在保证不影响孩子行为能力的前提下,多赋予孩子独立研究、探索、实验的时间,使得各个阶段孩子创造性、表达力、沟通能力、认知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好的榜样带动作用。通过肢体演示、语音指导、图例演示等方法,使孩子在模拟和尝试中提升自信心,得到提高。二是充分发挥好教师的评判奖励功能。针对不同孩子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予以合理评价,使孩子们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采用设问、互动、交流等方法,帮助孩子们走出认识误区,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比如,“跳跃挑战”的户外混龄区域活动中,学生对诸如备板凳、竹梯子、双层梯等材料的准备工作,则需要由教师辅助进行,而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可让各个年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搭建、放置板凳,以尽量减少对老师的干涉。但是,当观测到危险情况时则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控制。为提高孩子的素质塑造提供支持,予以保障。

五、结论

总之,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课程的实施,很大程度激发了不同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无形中激发了不同孩子的探索潜力,全面深入适应了不同孩子的成长需求。对幼儿园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样将起到直接而关键的影响。不过,必须重视的是,由于各个阶段孩子集中混合在同一个区域,使得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组织、参与和干预功能的作用变得关键。所以,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园户外混龄区的教学活动指导任务时,就必须从各个孩子实际状况入手,做好对教学活动目标、内容、任务、过程、质量保障的优化和活化,做好对教学活动过程监督和关心,在切实顺应各个孩子认识要求和”最近发现区”的基石上,打造教学活动舞台、营建教学活动气氛、整合教学活动资源,为实现幼儿园户外混龄区教学活动的功能实现、效果体现、品质提高,为促进各个孩子认识要求提高、夙愿实现、认识能力发展夯实基础,提升教学活动助力。同时,幼教机构也必须深刻意识到户外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巨大危害,必须充分重视个人差异,科学合理地设计在室外区域内进行活动和放置教学活动物料,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和合理评价,保证幼儿可以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发展身体素质、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燕.幼儿园户外体能运动"大循环"的尝试与实践[J].江苏幼儿教育,2019(04).

[2]叶莉莎.宝贝,向前冲!--在体能大循环活动中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实践研究[C].早期教育.2020(05).

[3]黄敏滨,张光鑫,曾婉甜.幼儿体能循环场景化游戏课程的实践研究[J].山西教育.2021(0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华润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