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味”户外混龄活动新样态的实践研究理论性学习 | |||
日期 | 2023年5月11日 | 地点 | 教工之家 |
主讲人 | 李舒青 | 学习者 | 史秋萍 |
学习内容 | 根据儿童身体控制的不同运动水平设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指导策略 | ||
内容摘要: 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序列和阶段。学习新的运动能力需要经历功能性水平、表现性水平和社交性水平三种熟练水平。具体地说,在功能性水平方面,幼儿从不会动作到会动作,逐步能够进行身体控制、保持身体平衡,例如从不会走、总是摔倒,到能够平稳地走。在表现性水平方面,幼儿能够进行个体的多样化运动表现,例如在不同高度的平衡木上进行不同方向地行走。在社交性水平方面,幼儿能够进行协同运动、竞争或者合作式动作,例如和同伴、家人一起远足、旅行,体验的不仅有运动更有社会交往。 就学前阶段而言,不同动作并非都处于同一水平。一般来说,大部分动作在0~3岁处于功能性水平阶段,在0~3岁阶段儿童从不会爬、站、走,到一一学会这些动作,这些动作在3~6岁阶段达到表现性水平甚至社交性水平。在3~6岁阶段,侧滚、旋转等对身体姿势控制要求较高的动作处于功能性水平。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运动水平动作的发展特点,确定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和指导策略。 | |||
学习收获: 幼儿园的体育教育目标应该是全面的、多角度的。首先,幼儿体育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发展。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身体素质,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提高耐力和爆发力。同时,通过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发展,提高幼儿的适应力和抗挫能力,对于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幼儿园的体育教育目标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逐步提高幼儿的运动水平。针对幼儿园阶段,体育运动的内容应该选择简单、基础、适合幼儿的运动项,方法应该以游戏为主,更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玩乐性,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会体育运动。 最后,幼儿园体育教育目标还应该注重幼儿的交往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体育运动是有规则的,小朋友们在体育运动中会与其他小朋友相互理解和沟通,对其他小朋友的行为进行评价等等。体育教育可促进幼儿社交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的形成。 |
课题组理论学习表(5.11史秋萍)
发布时间:2023-12-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涵粟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