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课题组理论学习表(9月史秋萍)
发布时间:2023-05-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涵粟

日期

202292

地点

教工之家

主讲人

李舒青

学习者

史秋萍

学习内容

户外混龄原则

内容摘要:

一、坚持个性化原则

户外混龄游戏有助于幼儿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反对将儿童按照年龄来分组,她认为按照年龄分班是一种人为的隔离,打破了传统的社会契约,剥夺了多彩的生活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不利。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幼儿参加户外混龄游戏。当幼儿处于自然的学习情境中,幼儿的表现会更自然,教师也就更容易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并合理指导。

教师在组织户外混龄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如不少年龄较小的幼儿没有注意游戏需要排队进行,而一些年龄较大的幼儿则注意到了这个规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低龄幼儿观察其他幼儿的做法,并引导其思考为何要排队参加游戏。在户外混龄游戏中,由于幼儿的年龄不同,教师很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这样就能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构建契合生本需求的课堂。

二、坚持生活化原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在幼儿阶段要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也是幼儿自理能力的体现形式之一。在户外混龄游戏中,教师要给幼儿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在混龄游戏中,幼儿可以相互帮助,生活知识可以一起分享,年龄较大的幼儿能给年龄较小的幼儿起到示范作用,通过互帮互助,幼儿的自理能力能快速地培养起来。

三、坚持换位思考原则

·皮亚杰提出的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认为:幼儿之间由于观点不同而争论,导致社会认知上的冲突,在解决冲突时,幼儿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其同伴的观点,这样冲突解决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导致幼儿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也是使幼儿去掉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因此,当幼儿在混龄游戏中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在相互理解中解决矛盾。

 

学习收获:

   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拓展了混龄教育的时空环境和实践场域,是对幼儿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的进一步关照和回应。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是为幼儿学习与发展提供全面支持的教育,是一种促进幼儿全面和自主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师应该支持来自不同背景的幼儿在户外环境中的游戏。教师们选择使用不同的策略和教学方式支持户外游戏提供在保证安全和有保障的条件下进行教学实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华润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