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课题组理论学习表(6月徐涵粟)
发布时间:2023-05-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涵粟

日期

2022623

地点

教工之家

主讲人

李舒青

学习者

          徐涵粟

学习内容

聚焦用班对区或者级对区,一对一的教研、实施、呈现等形式对户外区域环境、器械进行优化呈现

内容摘要:

第一,将自然元素引入户外游戏环境中,如:创设户外游戏环境注意保留原生的地形与地貌特征、原生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等元素;通过本园种植园,引导幼儿在亲近自然过程中感知生命存在与变化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削弱环境的纯观赏性质,提升环境的可接近性和可体验性,如:将艺术课程与户外游戏环境相结合,允许幼儿对树木、石头、井盖等环境要素进行艺术表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双向互动中获得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第三,打破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类型环境之间的区隔性,在它们之间建立起联系,保持户外游戏场地与社区、社会之间的开放性,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成为承载社会文化的“小世界”,同时也使社会成为幼儿活动的“大舞台”

策略:

1. 以及组为单位对一个区进行改造。

2. 有效区分大操场区域的游戏界限及规则。

学习收获:

一、存在问题

我园户外活动场地大、为幼儿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全园性的户外体育运动大循环活动的开展中,活动内容单调,活动器械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难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户外体育大循环应该如何开展,从哪些方面进行开展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策略

1.活动场地的规划

根据幼儿园体育大循环计划表,充分挖掘并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根据功能划分不同的区域,设置常态化的大循环户外运动区域。

初步把幼儿园场地按照功能划分为车区、投掷区、走跑区、攀爬区、平衡区、跳跃区、球区、玩沙玩水区、大型游乐区等,在设置区域时,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设置常态化的大循环户外运动区域,每个区域规划出难度不同的玩法、以适应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每一个区域布置安排运动游戏示意图(包括名称、步骤、器械、玩法)、包含箭头的运动路线图。

2.活动器械的投放

充分挖掘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器械,挖掘其运动功能。利用一物多玩、器械的合理搭配及引导幼儿不断探究相同材料的新的玩法,不同材料的组合玩法,不断挖掘活动内容、材料的深度和广度,让大循环活动时常富有新的活力;其次还通过运动器械归位图,幼儿能自主取放活动器械,并根据运动游戏示意图自主组合。

3.制定各年龄的基本动作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由教研组长引领班级教师制定各年龄段的基本动作、运动形式。在考虑幼儿的运动负荷问题的基础上,运动项目做到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根据儿童在每个月的不同活动内容,来确保每个幼儿的身体各部位得到更好的发展,运动技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4.人员定点站位

合理安排人员的定点站位,确保幼儿安全。教师定点与幼儿循环运动打破班级、年龄界限,通过教师的合理站位中,确保教师能关注到全体幼儿的安全,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的动作的关注幼儿安全。

5.通过音乐控制调节幼儿运动量

如何合理的用音乐调控幼儿的运动量,做到幼儿听到不同的音乐能知道运动开始、交换场地、收拾整理运动器械等。

通过体育大循环的运动方式,改变原来单一的运动模式,让幼儿在不断的变换场地和器材中锻炼身体,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同时打破班级、年龄,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幼儿的合作分享、语言表达等各种品质不断发展。教师在指导户外区域体育大循环活动中熟知各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全方位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而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华润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