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22年4月28日 | 地点 | 教工之家 |
主讲人 | 李舒青 | 学习者 | 徐涵粟 |
学习内容 | 教师要做好户外活动中的参与者,最大发挥户外混龄活动的价值 | ||
内容摘要: 课题现状总结: 1. 目前已经完成“玩味”户外新样态大循环活动指南(初稿) 2. 全体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开展户外混龄活动的意义。 3. 通过学习“玩味”户外新样态大循环活动指南(初稿)的学习教师更加了解研究户外混龄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 不足之处: 1. 教师观察、记录幼儿游戏活动时还应该关注游戏情节的发展以及其内容的丰富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更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内心,从而了解幼儿心理的发展。 2. 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一定要在《指南》的引领下,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现阶段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3. 观察教师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就要求老师事先确定好观察对象,采用记录表或便笺条的形式随机进行观察、记录。 为了更好的展开户外混龄活动,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进行案例的跟踪观察与对比,形成典型案例、组织策略,积累好相关数据及文字资料,初步形成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通过对场地、环境、资源、材料、时段的实地教研,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幼儿户外活动的现场研究,规划场地,制定区域规则,定期展开组织现场教研,探讨并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调整。 3. 聚焦以幼儿为主,开展用班对区或者级对区,一对一的教研、实施、呈现等形式对户外区域环境、器械进行优化方案。 4. 对“玩味”户外新样态大循环活动指南(初稿)进行优化。 | |||
学习收获: 每次的教研活动都是在不断地进行反思,再进步,本次学习首先让我们知道了有些部分不足,如活动场地利用具有局限性、体能活动器材单一、体能活动情境创设简单、体能活动难度水平缺少层次性,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有效指导。 在课题小组成员的探讨下,我们可以先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活动场地,在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创设中,教师应该科学规划活动场地,结合幼儿园的环境特点,丰富户外活动平台,充分展现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特色。如,教师可以利用操场空间设计不同路径的综合大循环活动区,结合轮胎、平衡木、呼啦圈等设备,设置跑跨区、攀爬区、平衡区、跳跃区、爬行区等丰富大循环路线,激发幼儿参与综合活动的兴趣。在跑道区里设置跑步跨栏项目,在篮球区设置投篮项目,在攀爬区设置攀爬的项目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已有的场地资源。 其次,不断挖掘幼儿园环境资源。在幼儿园环境资源中,如户外走廊、大堂、中庭、沙池、种植园、舞台等,都可以利用于户外体育活动中,为幼儿构建合理的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提供支持。如园所户外环境分为操场区与外围区,其中外围区被舞台与种植园所分隔,幼儿活动一般很少进入这两个“孤立”区。如何巧妙地将舞台与种植园链接,使外围区变成一个整体的户外体能大循环场地。基于以问题为导向,教师从实际出发,在野战区设置了“穿越火线”游戏项目,引导幼儿通过身体的控制穿过绳子障碍物,从野战过渡到种植园,再从种植园的“梅花桩”“挑水过小桥”游戏项目进入到下一个活动区,把原先“孤立”的两个区联结了起来,形成了外围循环圈的活动路线。 |
课题组理论学习表(4月徐涵粟)
发布时间:2023-05-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涵粟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