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22年4月28日 | 地点 | 教工之家 |
主讲人 | 李舒青 | 学习者 | 陆江宁 |
学习内容 | 教师要做好户外活动中的参与者,最大发挥户外混龄活动的价值 | ||
内容摘要: 课题现状总结: 1. 目前已经完成“玩味”户外新样态大循环活动指南(初稿) 2. 全体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开展户外混龄活动的意义。 3. 通过学习“玩味”户外新样态大循环活动指南(初稿)的学习教师更加了解研究户外混龄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 不足之处: 1. 教师观察、记录幼儿游戏活动时还应该关注游戏情节的发展以及其内容的丰富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更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内心,从而了解幼儿心理的发展。 2. 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一定要在《指南》的引领下,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现阶段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3. 观察教师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就要求老师事先确定好观察对象,采用记录表或便笺条的形式随机进行观察、记录。 为了更好的展开户外混龄活动,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进行案例的跟踪观察与对比,形成典型案例、组织策略,积累好相关数据及文字资料,初步形成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通过对场地、环境、资源、材料、时段的实地教研,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幼儿户外活动的现场研究,规划场地,制定区域规则,定期展开组织现场教研,探讨并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调整。 3. 聚焦以幼儿为主,开展用班对区或者级对区,一对一的教研、实施、呈现等形式对户外区域环境、器械进行优化方案。 4. 对“玩味”户外新样态大循环活动指南(初稿)进行优化。 | |||
学习收获: 今天对玩味”户外新样态大循环活动指南(初稿)进行了学习,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更深刻的解读了户外混龄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还对过去的活动进行了复盘,指出了在过去活动中的不足,包括教师观察指导的问题,场地布局问题,材料投放问题等。其中我对混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我们应该 1.开发活动场地,合理创设区域。我们首先为幼儿创设了塑胶软化地面、人工草坪等不同质地的户外活动场地,继而充分挖掘各种场地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器械的功效。以基本动作作为划分区域的标准。区域的划分、内容的选择还充分考虑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经过反复的研讨和尝试,我们最终选择了平衡区、投掷区、蹦跳区、综合区。根据幼儿使用运动器械的特点,我们又增设了车类区和球类区。在设置区域时我们考虑到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 2.合理投放器材,物化活动目标。器材的投放是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器材投放得是否恰当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经过多次实践研究,我园的户外体育游戏器材是这样投放的: 由于混龄活动中幼儿存在年龄差异、个体差异,我们在各个活动区创设了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情境和活动材料。如平衡区,在入口处我们设置了高矮、宽窄各不相同的平衡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选择不同的道路。 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不同于日常的集体游戏,只有最大限度地将活动的规则和目标物化在材料中,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区域的创设中设置不同的标记、符号给幼儿以引领与提示。如车类区画上车道、人行横道线、停车场等,幼儿无需教师过多提示便可按规则进行游戏。 3.定期定时开展,建立常态机制。每天上午9:30-10:00固定开放活动区。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手腕花作为区域标志,以控制各区域活动人数,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空间与密度。不同年龄班的幼儿佩戴不同颜色的丝带参加混龄活动。教师通过不同颜色的丝带分辨幼儿的年龄段,以便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并定期进行区域轮换。全园幼儿听音乐统一进入活动区,活动中听音乐统一换区,以保证幼儿活动内容的相对稳定和及时调整。 |
课题组理论学习表(4月陆江宁)
发布时间:2023-05-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涵粟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