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玩味”户外混龄活动新样态的实践研究>>过程性资料>>文章内容
2021-2022第一阶段课题研究总结(史秋萍)
发布时间:2023-05-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涵粟

“玩味”户外活动新样态的实践研究》

2021-2022第一阶段

一、课题进展情况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过程。幼儿园结合园本课程中体育活动的内容安排,探索了符合园情的户外自主体育游戏。该游戏模仿了大型游乐活动开展区域化游戏的形式,也正好契合了自主游戏所提倡的自主、快乐的特点。

二、本阶段研究的目标、研究重点、具体内容

1.本阶段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结伴同玩,促进同伴交往游戏在打破年龄界限的前提下,使幼儿获得了与不同年龄段幼儿间相互学习和交往的机会,在满足幼儿运动需求的同时,还满足了他们自由交往的情感需求。幼儿在与伙伴交流、沟通、共玩的过程中,自身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水平也能不断地得到提高。高年级幼儿与低年级幼儿一起牵手进入游戏场地,不少高年级幼儿会照顾和引导低年级幼儿共同游戏。

比如,大班的听听带着中班的恬恬从一楼到三楼,在三楼爬梯子时,听听先给恬恬做示范,然后再给恬恬加油,并一直关注恬恬爬上梯子。这种混龄游戏不仅培养了高年级幼儿的责任意识,同时也激发了低年级幼儿大胆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相互沟通不同的想法,自身的同伴交往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会明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他们意识到了他人观点的存在,慢慢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学会主动调试运动中的人际关系,其认知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相互影响,发展运动品质

在混龄游戏形式下,低年级幼儿常常会看到高年级幼儿尝试更高难度的游戏,如翻越双梯、倒爬滑梯、推球上滑梯等,这也促使低年级幼儿更加大胆地参与尝试。

比如,在沙坑区域,小班幼儿耀耀在尝试走轮胎路,双脚踩在轮胎两边摇摇晃晃,不敢前进,和他结伴同行的大班幼儿阳阳在耀耀的身后鼓励他说:“不要害怕,我在后面会保护你的。”阳阳看耀耀仍然不敢往前走,便走到他身边,伸出手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说:“你往前走,胆子大一点。”就这样,耀耀慢慢地开始往前走,胆子也大了起来,并且越走越稳。在混龄幼儿共玩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发现低年级幼儿在运动中展示出了比平常更多的勇气和坚持,也发现高年级幼儿对低年级幼儿的关爱和耐心。

2. 本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

    1)研究创设户外大循环游戏的环境,提供层层推进的丰富的游戏材料,设计户外大循环游戏活动方案。

2探索户外大循环游戏中教师适度、适时的指导方法、原则,形成不断推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指导策略。

3组织多样化的户外大循环游戏,促进幼儿身心体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3.本阶段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活动场地的规划:制定幼儿园户外大循环活动计划表,充分挖掘并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根据功能划分不同的区域,设置常态化的大循环户外活动区域。初步把幼儿园场地按照功能划分为运动区、建构区、表演区、饲养区、种植区、涂鸦区、沙水区等。在设置区域时,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设置常态化的大循环活动区域,每个区域规划出难度不同的玩法,以适应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每一个区域布置安排活动示意图,包括名称、步骤、器械、玩法等,包含箭头的活动路线图。

2.活动器械的投放:充分挖掘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器械,挖掘其游戏功能,发掘具有层次性、多用性、可代替性、可变性以及趣味性的幼儿活动器械。通过一物多玩、器械的合理搭配,让幼儿园所有的区域富有趣味、体现层次;通过运动器械归位图,幼儿能自主取放活动器械,并根据活动示意图自主组合。

3.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制定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形式。在考虑到幼儿活动负荷问题的基础上,活动项目做到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

4.人员安排:合理安排人员的定位站位,确保幼儿安全活动。通过教师定点、幼儿跑动的方式打破班级、年龄界限,在教师的合理站位中,确保教师能关注到全体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指导幼儿。

三、本阶段研究方法、解决的问题、取得的成果

1. 本阶段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在组织户外游戏活动的实践中边研究边修正,观察和收集材料,了解幼儿的表现,不断调整教师的组织指导策略。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的主要方法,我们每天的活动都离不开游戏,通过老师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发展,以实践——研究——调整——实践的方式,构建出一套户外游戏案例集。

2个案研究法:对每个班性格特征突出的孩子进行观察,通过户外体能游戏的开展,记录下孩子的体能发展的过程。

2.本阶段解决的问题

1)场地的规划

 课题组充分挖掘并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根据功能划分不同的区域,设置常态化的大循环户外活动区域。初步把幼儿园场地按照功能划分为运动区、表演区、角色区、种植区、写生区、涂鸦区、沙水区等。

(2)活动器械的整理

充分挖掘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器械,挖掘其游戏功能,避免了之前班级教师选择器械的单一性。

(3)活动中的人员安排

课题组根据参与户外大循环幼儿的人数不断增加,及时调整并合理安排教师的定位站位,确保幼儿安全活动。通过教师定点、幼儿跑动的方式打破班级、年龄界限。

3.本阶段取得的成果

(一)区域体验,我的地盘我做主

从幼儿运动的发展特点与幼儿园场地之间的匹配度出发,因地制宜地创设游戏环境和规划游戏区域,让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隐含着运动的元素。幼儿园的一楼场地相对宽敞,教师在大操场规划出以跑动性为主的全身性运动区域,利用沙水池搭建梯子、轮胎等特色运动区。同时,教师在利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人为因素,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游戏环境,如利用小树林的自然环境优势,依树而建,设计了有趣的树屋,利用树屋下的空间设计了小树桩、平衡木等设施,在树与树之间设计了双绳秋千、跷跷板等小型活动器械,锻炼幼儿走、跑、跳、平衡、攀爬等基本动作。教师在二楼阳台规划出以小型器械为主的运动区域,幼儿在这一区域可以自由选择各种材料,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教师在三楼平台的运动区域规划幼儿自建运动场景,通过自建为同伴提供多种不同难易程度的路线,以满足幼儿以钻、爬为主的综合类动作发展。

(二)主题体验,游戏玩法我来定

随着游戏的开展,教师不仅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投放了不同种类的器械,还对如何调动幼儿体验多区域游戏的积极性进行了思考,并根据设施内容及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规划了八大游戏主题,如锻炼幼儿大动作的“奔跑吧兄弟”主题、进行非正规拓展动作练习的“探险小勇士”主题等。游戏充分赋予幼儿自主的权利,多样的主题使幼儿将原来单一的、机械的动作训练变得更加活跃、丰富和有趣。如在“轮滑集结号”主题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跨过跨栏,练习跨跳,还可以自主将滑板车与跨栏架组合共玩,如幼儿趴在滑板车上,随着滑板车一起穿过跨栏架;在“智慧搭建队”主题活动中,滚筒除了可以滚动着玩,还可以变成“隧道”玩火车钻隧道游戏或者变成“山洞”玩打地鼠游戏。

四、本阶段研究存在的不足,如何调整

1. 活动区域不够多样化

幼儿园户外场地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根据幼儿需求增加一些区域,如在种植区旁增加养殖区,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合作饲养小动物通过照顾观察小动物,幼儿逐步了解了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过程,懂得动物的生长变化以及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幼儿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可以创设相对舒适的阅读区,活动时,大孩子为小孩子讲述绘本里的故事,当他们讲得兴起时,会商量合作表演,与表演区进行有趣的融合。

2. 休息区、涂鸦区形同虚设

    我们关注孩子们情绪的释放,也会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在户外游戏中,有的孩子偶尔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也有的孩子在活动中会发生摩擦,出现情绪上的波动这时候,为幼儿提供一个愉悦的休息空间,让他们进行短暂的情绪上的舒缓和身体上的休息尤为重要

3. 活动器械投放单一且玩法单一

    经过一阶段课题的实施发现,各区域中的材料单一,而且每个区域中的材料几乎固定不变,这样的设定会大大减弱幼儿游戏的兴趣。如果每一个区域布置安排活动示意图,包括名称、步骤、器械、玩法等,通过一物多玩、器械的合理搭配,这样会让幼儿园所有的区域富有趣味、体现层次,还可以通过运动器械归位图,幼儿能自主取放活动器械,并根据活动示意图自主组合。还应该考虑到幼儿活动的负荷问题,活动项目做到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

4.教师关注幼儿不够全面, 观察缺乏目的性

在教师的合理站位中,确保教师能关注到全体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指导幼儿,避免做一个粗放型的观察者,要发展成幼儿游戏全程精细型探索者和深度型观察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华润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