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户外活动新样态的实践研究》
2021-2022第一阶段
一、课题进展情况
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孩子成长发展的户外活动模式,旨在从园本出发,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利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充分彰显幼儿的个性,使原本就拥有不同特质的孩子们都能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发展。加之,我们幼儿园在小区内,面对的基本上都是小区的孩子,现在的单元房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的场地,家长基本都是厂子里的双职工,工作也忙,无暇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加之现在很多家长都是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而轻视孩子的身体锻炼。所以,作为孩子的另一任妈妈——幼儿园,我们除了改善家长的观念之外,更重要的便是保证孩子身体锻炼的时间,加强孩子身体锻炼的质量。纲要健康领域目标中提出:“幼儿喜欢体育运动,动作协调、灵活。”我们认为:玩的形式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不但能增强孩子的体质,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兴趣中,在玩中对智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而且,玩本身就是保护孩子天性的一个最有力的方法。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孩子锻炼身体的集中时间,让孩子怎样玩,怎样玩的健康,怎样玩的快乐等等问题,是我们需要去探究需要去探究的。
二、本阶段研究的目标、研究重点、具体内容
1.本阶段课题研究的目标
1.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开展混龄户外活动。
2.丰富游戏内容和形式,来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
3.调动教师组织和参与的积极性,保证户外活动的质量。
4.提高安全意识,在游戏中知道保护自己。
本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
(1)研究创设户外大循环游戏的环境,提供层层推进的丰富的游戏材料,设计户外大循环游戏活动方案。
(2)探索户外大循环游戏中教师适度、适时的指导方法、原则,形成不断推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指导策略。
(3)组织多样化的户外大循环游戏,促进幼儿身心体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3.本阶段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根据中大班幼儿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结合《纲要》和《指南》,制定幼儿的身体达标计划,并且定期检查训练情况。
2.组织教师挖掘生活中的材料资源,和发动家长用废品制作体育器械,同时幼儿园购买添置成品的体育器械。
3.户外活动以混龄活动的形式开展,给孩子留一定空间,去玩自己想玩的游戏,做自己想做的运动。在操场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这样形式内容多样,加上丰富的体育器械,幼儿对户外活动会更加的感兴趣。
4.户外活动造成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所以,在户外活动时要求班内所有教师必须随行,且分散站位,在游戏场地上,保证幼儿的安全,消除教师的顾虑。
5.在户外活动前加入热身,结束时进行放松,保证幼儿的身体不受拉伤、扭伤。游戏时告诉幼儿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保证每一个孩子在活动时不受伤害。
三、本阶段研究方法、解决的问题、取得的成果
1. 本阶段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纲要》的及一些相关资料的研究和参考,直接采用相关成果和总结制定新的成果。
(2)行动研究法。挖掘收集生活中的废旧资源,自制体育器械,并制定相关计划。
(3)个案研究法:对每个班性格特征突出的孩子进行观察,通过户外体能游戏的开展,记录下孩子的体能发展的过程。
2.本阶段解决的问题
(1)场地的规划
课题组充分挖掘并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根据功能划分不同的区域,设置常态化的大循环户外活动区域。初步把幼儿园场地按照功能划分为运动区、表演区、角色区、种植区、写生区、涂鸦区、沙水区等。
(2)活动器械的整理
充分挖掘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器械,挖掘其游戏功能,避免了之前班级教师选择器械的单一性。
(3)活动中的人员安排
课题组根据参与户外大循环幼儿的人数不断增加,及时调整并合理安排教师的定位站位,确保幼儿安全活动。通过教师定点、幼儿跑动的方式打破班级、年龄界限。
3.本阶段取得的成果
1.和谐的个性发展。混龄活动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提高,有效的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2.经验的提升。从幼儿的角度看,不同区域的户外混龄活动使幼儿的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从教师角度看,指导教师不仅仅需要知道自己带的年龄层的幼儿动作的发展,而是要知道整个幼儿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实际水平,促进了教师的需要来不断的学习来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在教师的随机指导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指导者,观察者,引导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可以从每一次的混龄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启发,不断的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同时户外混龄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和幼儿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4.提高幼儿的交流能力,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会使用不同的语气、词语、说话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四、本阶段研究存在的不足,如何调整
1.沙池玩法单一,幼儿只是在挖沙子而已,配的沙画板没有作用
调整:沙池中增加礼物,给挖沙、塑性增加挑战性和趣味性,老师对沙画进行指导
2.大操场器械零散,没有幼儿合作的器械只有每人一份的小型单一器械
调整:条件充足的情况下配备大型、可以供多数幼儿合作游戏的器械
3.教师缺乏指导意识或者指导的目的不明确
调整:对教师提出要求,使每一个教师成为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要发展成幼儿游戏全程精细型探索者和深度型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