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玩味”户外活动新样态 | 负责人 | 姜莲 | |
本阶段研究目标 | 1.创设适合户外大循环游戏的环境。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精神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设计户外游戏的活动方案,创设可操作性、开放、共享的游戏环境,依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差异,投放多层次的游戏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游戏环境中,在不同年龄同伴的交往中,更好地互相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2. 开发促进幼儿发展的户外大循环游戏活动案例。 以户外大循环游戏为主线,架构起促进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的游戏活动案例。 3. 实施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 通过实践来验证游戏的组织、开展方式在本园的可行性。 4.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的方法。 | |||
研究方法 | 1.行动研究法:教师在组织户外游戏活动的实践中边研究边修正,观察和收集材料,了解幼儿的表现,不断调整教师的组织指导策略。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的主要方法,我们每天的活动都离不开游戏,通过老师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发展,以实践——研究——调整——实践的方式,构建出一套户外游戏案例集。 2.个案研究法:对每个班性格特征突出的孩子进行观察,通过户外体能游戏的开展,记录下孩子的体能发展的过程。 | |||
月份 | 研究工作 | 研究目标 | ||
9月 | 1.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2.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 3.开展一次现场教研活动,进行户外场地规划。(小组成员) 4.制定幼儿园户外大循环活动计划表,在设置区域时,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设置常态化的大循环活动区域,每个区域规划出难度不同的玩法,以适应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
| 1.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方向。 2.探讨教研活动的内容。 3.初步把幼儿园场地按照功能划分为运动区、表演区、角色区、种植区、写生区、涂鸦区、沙水区等。 | ||
10月 | 1.级组教研,收集9月观察记录。开展一次现场教研活动,进行户外区域材料的添加。(小组成员) 2.开展园本教研理论学习沙龙《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 3.大班开始部分区域大循环,组员进行观察记录。 4.对区域教师进行指导。
| 1.将计划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队计划进行调整。 2.通过“六个支架”的解读,对课程游戏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3.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制定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形式。 4.合理安排人员的定位站位,确保幼儿安全活动,通过教师定点、幼儿跑动的方式打破班级、年龄界限。 | ||
11月 | 1.中大班幼儿混龄户外大循环。 2.课题中期汇报。 3.记录循环中的问题。 4.增加户外区域材料 | 1.对目前户外活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 2.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问题。3.充分挖掘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器械,挖掘其游戏功能,发掘具有层次性、多用性、可代替性、可变性以及趣味性的幼儿活动器械。 | ||
12月 | 1.开展本月的园本教研活动。(小组成员) 2.自制体育器材展示。 3.区域材料的添置丰富。 | 1.激发不同小组教师的教研热情,开展全园性快乐教研。 2.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
| ||
1月 | 1.整理本学期的课题活动记录。 2.完成课题总结。 | 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为后续进行有效的研究提供方向。 | ||
2021-2022第一阶段课题研究计划表(姜莲)
发布时间:2023-05-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涵粟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