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大循环方案
2021.12.6
活动背景:
如何落实《指南》精神,实施有效的课程游戏化模式?如何办好学前教育,引领和培训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根据本园的自身背景与优势,以《指南》为依据,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以实践践行正确的教学理念,调整形成了“玩味”课程游戏化。“玩味”课程游戏化倡导:“崇尚自然环境,追求自由平等,引导自主体验,培养活泼自信、乐于自我管理的现代幼儿和教师团队。”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在户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比较大,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让幼儿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长处和个性,获取更多的成功机会。现如今很多幼儿在开展户外区域活动中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材料不足、户外活动质量不高、活动形式单一、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等等。那么,如何开展户外区域活动来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又满足幼儿户外区域活动需求?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玩味”户外活动新样态的实践研究。
实施时间:
2022年 2月中旬
实施对象:
大班年龄段幼儿
实施过程:
1.活动场地的规划:制定幼儿园户外大循环活动计划表,充分挖掘并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根据功能划分不同的区域,设置常态化的大循环户外活动区域。初步把幼儿园场地按照功能划分为运动区、建构区、表演区、饲养区、种植区、涂鸦区、沙水区等。在设置区域时,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设置常态化的大循环活动区域,每个区域规划出难度不同的玩法,以适应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每一个区域布置安排活动示意图,包括名称、步骤、器械、玩法等,包含箭头的活动路线图。
2.活动器械的投放:充分挖掘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器械,挖掘其游戏功能,发掘具有层次性、多用性、可代替性、可变性以及趣味性的幼儿活动器械。通过一物多玩、器械的合理搭配,让幼儿园所有的区域富有趣味、体现层次;通过运动器械归位图,幼儿能自主取放活动器械,并根据活动示意图自主组合。
3.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制定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形式。在考虑到幼儿活动负荷问题的基础上,活动项目做到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
4.人员安排:合理安排人员的定位站位,确保幼儿安全活动。通过教师定点、幼儿跑动的方式打破班级、年龄界限,在教师的合理站位中,确保教师能关注到全体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指导幼儿。
5.实施初阶段
——大班拟定在前操场以及跑道进行尝试。小中班按照原有的户外模式进行,预计班班互动。
区域安排 | 人员安排(按照需求分配) | 主要材料 |
运动区 | 两位教师、一位保育老师 | 运动器械 |
建构区(野战区) | 两位教师、一位保育老师 | 大型积木、自然材料、辅助物品材料 |
表演区
| 两位教师、一位保育老师 | 舞台、头饰、服饰、房子、帐篷、废旧生活用品等 |
饲养区 | 一位教师、一位保育老师 | 窝笼、打扫工具、记录本、消毒物品 |
种植区 | 一位教师、一位保育老师 | 观察记录、田间管理工具 |
涂鸦区 | 一位教师、一位保育老师 | 涂鸦板、涂鸦工具、轮胎 |
沙水区 | 两位教师、两位保育老师 | 泥、水管、PVC管、废旧日用品、雨靴、运沙工具 |
备注:由于大班总共3个班,幼儿总数少,可以配合的教师也少,所以每天或者每周可以选择几个区域试行户外大循环,当班级多了之后可以逐步的全部开放。 | ||
场地分布图:
|
实施过程中,教研室、课题组相关人员进行跟踪观察,并进行调整。
观察要点(初期):幼儿的安全、幼儿的参与情况、教师的指导行为、幼儿活动中的生活护理等。
观察人员:陆江宁、金燕、吴家昊、姜莲、蒋丹琴、史秋萍、杨佳、李舒青、张宸彬
实施周期:1周
实施策略:
为幼儿准备胸牌(手环),该区域老师记录各班在其区域活动的人数。
多鼓励幼儿到各个区域尝试活动。
幼儿园各区域责任到人,按照活动的难易进行分配,老师在活动中关注每一个来该区域的幼儿,并进行适宜的指导。
附各区域幼儿参与统计
区域安排 | 参与人员统计 |
大一班: 大二班: 大三班: |